Products
中医师承专长 2024-12-22 15:22 0
近年来,延边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丰富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兴边富民结硕果、乡村振兴展新颜,一幅农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和美画卷在延边大地上徐徐展开。
防川村:“村企联建”促共赢
冬日阳光温暖和煦。走进防川村,一座座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古韵十足的特色传统民居映入眼帘。蓝天白云下,翠绿的松柏、厚重的石磨、泥瓦稻草砌成的墙垣相得益彰,如诗似画,令人流连忘返。
防川村位于珲春市东南部,是我国唯一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的边境村,被誉为“东方第一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立足独特的边境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防川村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与珲春市加财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联建共建,启动古村落项目,建设了41栋民宿房屋、120公顷金沙滩欢乐谷、40公顷防川花海等。2019年10月,古村落项目正式对外运营。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村民收益最大化,防川村创新引入“村企联建”运作模式,与企业联合成立旅游公司,对古村落进行统一管理和宣传推介,成效显著。自项目运营至今,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20万元,预计到2025年分红可达26万元。依托“村企联建”,防川村建起宾馆、饭店、游客中心和商业街等配套服务设施,村民、村庄和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今年,防川村预计接待游客将超过70万。
除了可以将房屋以每年万元的价格租赁给旅游公司,不少村民也选择了自行经营民宿。59岁的李斗铉是土生土长的防川村人,他利用闲置房屋开民宿,每到旅游旺季,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一房难求。“村里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运转顺畅,村民们都过上了富足的好生活!”李斗铉赞许道。
防川村距离出海口只有15公里,为利用好丰富的渔业资源,村里还创办捕鱼合作社,新建捕鱼码头、11栋渔民房,并联合相关部门划定捕鱼作业区域,极大改善了作业环境。如今,村民既是农民也是渔民,每年捕捞大马哈鱼、梭鱼、滩头鱼等洄游鱼类3万余斤,13户社员每年增收逾6万元。
此外,防川村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投入70万元发展黄牛养殖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成立养蜂合作社,年产蜂蜜5000多斤,带动每户村民增收2000余元。目前,防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6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万元。
水南村:数字赋能康养文旅
水南村位于图们市石岘镇南7公里处,居住着朝鲜、汉、满等多个民族。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着重提升整村基础设施,发展“数字乡村”“康养医养”、研学旅游等项目,积极探索家门口养老模式,小乡村实现了大蜕变。
2022年,水南村启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将数字化手段与乡村治理有效结合,设计了一套会看、会听、会想的乡村智能体系。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平台构建了党建引领、治理服务、健康服务、基本概况等4大板块、11个应用场景。村党支部书记金虎国介绍,全村配备69处视频采集装置,可实时搜集全村信息,并根据不同信息类别,及时推送给定向关联人。
“水南游园”是水南村依托生态资源、研学资源打造的“田园风情+亲子互动”休闲旅游地,集特色餐饮、儿童教育、户外娱乐、休闲观光、绿色采摘于一体,一经建成,便大大带动了全村旅游经济发展。同时,碧海云天生态旅游、黑果酒深加工、咖啡烘焙、民俗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竞相发展,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加。2019年,水南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金虎国感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水南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于60周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74%的实际,水南村打造了图们市首家集康养、文化、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吉善·同心圆之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养老服务。并且,以村卫生室为平台,及时开展老年人日常健康监测和应急医疗处理、远程诊疗会诊等,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村民朴美善凭借一手好手艺带领姐妹们制作售卖米肠、辣白菜、打糕等传统美食,受到广大游客一致好评。“现在村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大家收入也提高了不少,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朴美善的喜悦与满足溢于言表。
光东村:海兰江畔说丰年
初冬时节,长白山下、海兰江畔,秋收后的连片稻田被瑞雪覆盖,白茫茫的大地向远处伸展,与天际融为一体。这里是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虽然屋外寒风凛冽,丰收的喜悦却让村民们的内心格外火热。此刻,光东村生产的新米正通过发达的物流体系销往全国各地,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地处平岗河谷平原的光东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全面推广有机水稻种植。党支部书记金宪介绍,村里成立有机大米专业农场,建立品牌“吗西达”,销售模式从“一对一”转变为批量式订单销售,产品畅销国内外。2022年,农场有机大米产量达2000吨,实现产值2300万元。此外,村里的光东有机大米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方式,老品种得以改良,大米品质大幅提升。
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光东村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机会。近年来,依托民俗风情和有机大米品牌优势,村里倾力打造集民族风情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游新区,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村里建起60户不同主题风格的民宿,还建成疗休养基地、共享农业基地和边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企业+村集体+村民”的模式将民宿、特色旅游项目及线上农特产品销售平台等资源整合,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富起来。2015年以来,光东村累计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22万元。
眼下,光东村冰雪旅游正火热开展。村民崔红松和崔信子的清缘民宿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入住,订单接踵而来。“我们光东村有温暖的民宿、独特的民俗和浪漫的冰雪,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崔红松说。
明东村:红色是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
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是一片“世外桃源”,青山绿水,群山环绕,满目皆是苍翠松柏。近年来,明东村依托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民俗旅游、红色教育等,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明东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不仅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朝鲜族民俗村落,还是中国朝鲜族教育的发祥地。始建于1908年的明东学校,培育了金光镇、尹东柱等反日民族运动人士,成为延边地区反日启蒙教育基地。2016年,明东学校被评为吉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
2022年,明东村获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新建历史文化教育展陈室,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升级红色文化广场。今年,龙井市红色展览馆正式营业,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载体得到丰富。红色,成为了明东村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
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明东村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这些年来,翻新百年老宅,新建革命教育广场,完善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产品体验店等配套设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村里的变化和机遇,纷纷选择回乡发展。”明东村党支部书记玄昌浩说。
32岁的村民徐光龙几年前回到家乡,投资17万元办起民宿,如今年增收4万多元;图们市的金香花夫妇俩2017年来到这里,在村口开了一家咖啡馆,因装修别具一格、餐食美味可口,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地”。“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店在延边州都小有名气,欢迎大家来做客。”金香花盛情邀请道。
为更好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明东村还整合了精品民宿、亲子采摘园、大棚烧烤、咖啡店、农家乐等资源,通过共享形成产业循环,为游客提供集垂钓、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度假休闲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深度融合休闲旅游和红色教育,对旅游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必将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玄昌浩说道。
镜城村:团结奋斗结硕果
石门镇镜城村位于素有“长白山第一县”之称的安图县东部。走进村里,整齐划一的民居、干净的院路、笔直的村路,处处彰显新时代新农村的蓬勃朝气。
镜城村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卢城贡米”之美誉。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有机水稻”作为兴村富民的重要措施,以稻田养蟹、稻蟹共生的立体生态生产方式,开发“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种养殖模式,使有机水稻生产走上了组织化、规模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镜城村与吉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安图综合试验站合作,为村民提供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推广、科学管护、增产增收,助力粮丰民富;同时,大力探索“专家+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积极打造“百年镜城”大米品牌,畅通大米销路,进一步提高水稻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
如今,村民们尝到了有机水稻产业带来的“甜头”。全村共种植水稻90多公顷,其中约30公顷为有机种植,每年可生产有机大米约15万斤。每年11月的大米加工期,是村民在家门口增收的“黄金档”。“在加工厂包装大米,一天能赚150元,干两个多月收益也挺可观。”村民丁淑荣心里美滋滋的。
2019年,镜城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几年,村里建成民俗活动大厅,栽种花草树木,打造绿色庭院。“米肠家”和“水豆腐家”是村里有代表性的两家民俗餐厅,通过贫困户妇女合作入股的方式进行运营,带动15户妇女就业,煎沙参、米肠、辣白菜、酱牛肉等特色美食深受游客欢迎。“我们要再加把劲儿,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镜城村。”餐厅服务员干劲满满。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如今,镜城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裕,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着幸福。
新起点,新征程。延边州正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谱写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作者 韩东峻)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