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中医师承专长 2024-12-23 02:07 2
12月1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乌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内蒙古好医生 内蒙古好护士”走进乌海现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萨仁其木格出席活动。自治区卫健委机关相关处室、委直属各单位、各盟市有关负责同志及相关医护人员参加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集中评议等环节,全区共20位医生护士人员获评2024年“内蒙古好医生 内蒙古好护士”第一、二季度月度人物,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葛根庙卫生院副院长白玉凤,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东方红村卫生室村医王焕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校医刘婷入选。其中,王焕杰作为代表在现场进行交流访谈。
自2019年以来,我盟1人获得“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称号,26人获得“内蒙古好医生 内蒙古好护士”月度人物称号。在先进典型的感召引领下,全社会尊医重卫氛围越发浓厚,全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白玉凤事迹简介
白玉凤,女,蒙古族,198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8年毕业于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2010年参加工作,现任乌兰浩特市葛根庙卫生院副院长,全科医师。2021年获得兴安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真情服务,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对的是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师,白玉凤始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际行动展示了基层卫生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2024年1月20日上午,葛根庙卫生院收到一面由浩特营子嘎查白丽光家属送来的绣着“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十四个金色大字的锦旗。这是白玉凤近期治疗的一名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患者住院留有偏瘫、吞咽困难后遗症。白玉凤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为其精心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为感谢白玉凤医生的悉心治疗,患者特意送来“感谢礼”。自2010年参加工作十余年,白玉凤始终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运用专业技术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一路走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这面锦旗是对她精湛医术和良好医德的认可,也成了她在医者仁心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源泉。
坚守初心 做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以来,她带领团队定期上门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访服务,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制定健康处方、开展健康教育,为脑卒中患者上门进行康复指导,风雨不误,延续至今。
为满足不同群众的就医需求,白玉凤积极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换胃管、换尿管、换药等延续性护理服务,将专业的、有温度的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患者家中。家住葛根庙镇浩特营子嘎查的居民白大爷,脑梗死后遗症吞咽困难、肢体强直,因病情需要更换留置胃管,接到家属求助后,白玉凤第一时间同团队护士前往患者家中,为患者拔除旧管置入新的胃管,并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拍背排痰,传授防褥疮、翻身护理等护理知识,整个过程快速顺利。她认真而又温暖人心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辖区一位56岁瘫痪不能自理的李大爷引起了她的注意,在了解其情况后,从医院诊疗到居家随访,从日常护理到心理支持,白玉凤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李大爷的健康服务工作。在每一次的随访过程中,她都细致入微地检查李大爷的身体状况,小心翼翼地调整李大爷的体位,以减少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并根据大爷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摄入平衡。除了身体方面的护理,她还十分注重李大爷的心理健康,经常与李大爷及其家人沟通,耐心教导他们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和心理疏导。她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让李大爷及其家人深感敬佩和感激。
除了常规医疗服务,白玉凤及其团队擅长运用艾灸、针灸、拔罐等疗法,以独特的中蒙医优势为当地居民提供特色优质的医疗服务。辖区白宝柱老人长期受腰痛折磨,传统西药虽能短暂缓解疼痛,却无法彻底治愈。白玉凤团队采用针罐结合方法为其治疗。多次治疗后,老人的腰痛明显好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与舒适。他感激地说:“你们不仅是我的医生,更像是家人。感谢有你们,让我体会到了中蒙医文化的魅力,帮助我恢复健康”。与此同时,白玉凤团队还特别重视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和中(蒙)医养生之道。居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健康知识,更深刻体验到来自家医团队的温暖与关怀。
白玉凤作为葛根庙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总负责人,管理辖区名居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签约6919人,管理重点人群老年人1112人,高血压672人,糖尿病205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0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份。白玉凤说:“只有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是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勇担职责 做医疗发展的“筑梦人”
白玉凤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仅凭她一个人,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就诊需求,身为卫生院副院长,责任和担当也让她认识到付出更多的心血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比什么都重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以来,她认识到医共体就是一家人,要带着感情融入,带着主人翁精神工作。她贯彻医共体精神,推进落实双向转诊,应用his医疗系统,Lis检验系统,Pacs影像系统与总医院连接,确保整个辅助科室的结果与总医院保持一致,在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时,她积极与总医院联系,根据实际上转患者。辖区72岁的权大爷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一直规律服用药物治疗,因突感头晕、心前区疼痛1小时,口服救心丸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前来就诊,白玉凤仔细询问病史,为患者查体、测血压、检查心电图,考虑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她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平台与总医院急诊医师取得联系,将患者及时转诊到总院,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
她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工作流程,积极邀请总院专家到卫生院开展教学、查房、坐诊活动,致力提升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使广大患者在基层也能享受到市级医院专家的服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她对于医院各科室的需求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洞察,总是深入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与医生和护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亲自了解和解决各科室面临的挑战,努力激发团队的潜力和创新。她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设计出了一套公平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鼓励科室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在她的努力下,极大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了卫生院整体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白玉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她常说,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焕杰事迹简介
王焕杰,男,汉族,1974年6月生,中共党员,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东方红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这个平凡而又不平淡的岗位上,他坚守了18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总能在东方红村的大街小巷看到他的身影,第一时间为乡亲们送去医疗服务。
追逐儿时梦 走上行医路
“以前母亲体弱多病,经常咳嗽,我就想当一名医生治好母亲的咳嗽……”王焕杰翻出收藏着的“乡村医生资格证”,回忆起儿时的梦想和后来的行医路满是感慨。
2006年,王焕杰从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放弃了条件相对优越的工作,毅然回村,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对他的选择身边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相对于别人的疑惑更让王焕杰犯愁的是自己刚毕业,身无分文,进购药品成了难题。于是他借了500元钱,进购了必备药品,腾出自家的一间屋子,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一干就是18年。
刚从事村医工作时,当地老百姓对王焕杰的医术持观望态度,起初为了“检验”他,前来就医的乡亲特意“瞒”着病情,让他把脉问诊,三两分钟,王焕杰就能点出要害,说出大致病情,用王焕杰的话说,这就像“面试”,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医术和热忱的服务态度,通过了村民们的一次次“面试”,在一次次的诊断中,王焕杰逐渐搭建起了信心,也搭建起了与老百姓之间的信任桥梁。
足迹遍布乡间 不记得与失
东方红村人口较多,有2000多名服务对象,其中老年人就医需求大,王焕杰在日常随诊中了解到村里有不少老人因为腿脚不便生病也无法及时去卫生室看病。为了不落一人,王焕杰主动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义务上门服务,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黑天或者白天,只要有村民有需要,就随叫随到。为了不影响卫生室的日常工作他把整理工作台账、药品采购管理等不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放到下班后,因为住在卫生室,有时候晚上村民感到不适,他也会第一时间赶到。
回忆起刚从医时的一件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在一个夜里,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王焕杰,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年仅三岁的孩子向王焕杰求治,王焕杰初步诊断后发现孩子突发高烧,情况不容乐观,鉴于当时村卫生室的条件,王焕杰催促家长马上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在这关键时刻,年轻夫妇却犯难了,用无助的眼神望向了王焕杰,他看了一眼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二话没说把自己手头仅有的3000元全部交于这对年轻夫妇,拿着这笔钱去救孩子,由于王焕杰的无私解囊,孩子的病得到了及时救治,多年后这对夫妇见到王焕杰时对着孩子说道“这位王大夫就是你的救命恩人!”
初心如磐甘做村民健康守护人
由于王焕杰熟知药理、用药得当、价格便宜,疗效显著,得到乡亲们的一致认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邻近乡镇和外地患者慕名求医。这几年还有不少人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是他都一一婉拒,留在了东方红村,做乡亲们不变的健康守护者。
2024年初,有一天村委会的打更大爷找到了王焕杰,说是自己早晨莫名给出了一身大汗,而且有胸闷胸痛的感觉,找他来量量血压,凭借多年的经验王焕杰感觉到事情不妙,告诉大爷这很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伴随症状,让他赶紧去医院做系统的检查。当天下午王焕杰入户随诊回来后看到打更大爷还在村委会,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找上大爷,苦口婆心地劝说,并开着自行车拉着大爷来到医院,检查结果让大伙大吃一惊,不出王焕杰所料,大爷心血管堵塞80%以上,再晚一步后果将不堪设想,得到及时救治后打更大爷拉着王焕杰的手说“是你把我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这样的例子在王焕杰身边时常发生,面对患者的感激之情王焕杰总是简单地回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殊不知这份简单的背后含着多年的努力与坚守,他的付出让病人感受到了关怀与希望。近年来,王焕杰又把医生的博爱与无私融入了公益事业之中,他加入了扎赉特旗福心公益,不仅慷慨地捐款捐物,还长期担任该组织的义诊医生,每当有空闲时间,便积极投身于义诊活动中。通过一次次的义诊,王焕杰默默地帮助了无数的病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爱。
18年弹指一挥间,王焕杰从当初的年轻小伙变成了中年大叔,当年的“小单间”也变成了明亮宽敞的卫生室,拥有独立的诊室、药房、治疗室,配备了各类设备和常用药品,王焕杰亲眼见证了基层医疗的发展。从以前的看病发药,到现在的防未病注保健,他的职能也在悄然改变,现在除了为乡亲们看病,他还肩负着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管理,定期入户随诊等多项任务,乡亲们离不开他,他也早已离不开乡亲们。王焕杰说“当乡村医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未来,王焕杰还要继续不断地充实自己,竭尽全力守护乡亲们的身体健康。
刘婷事迹简介
刘婷,女,蒙古族,1979年6月生,兴安职业学院校医、副主任护师。从事医院临床护理19年,从事护理专业教师7余年。20多年来无论做一名医务工作者还是教师,她都兢兢业业,矢志不渝。她是几千名学生的“守护者”,更是他们的“守梦人”。
临危受命 守护千余名师生健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专职教师的刘婷因工作需要,临危受命,调转至医务室,带领全体校医担负起全院师生安全的重任。她角色转换,教师又成为白衣战士!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每天清晨5点,医务室的灯准时点亮,透过窗户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有条不紊地组织核酸采集志愿者和医务室成员准备当天核酸采集用物,带领队伍到核酸采集现场就位,6点核酸采集开始,8:30送检,无一差错。
“纵然是在千人之内,我们也能清晰地辨别出她的声音。”2022年10月6日,深夜11点刘婷在睡梦中接到学校通知,“凌晨封校”。她迅速到岗,之后的工作就是不分昼夜。发热学生隔离管理、密接师生排查、落实属地卫生部门对接工作、学生寝室教室消杀……学生们说,“纵使是她穿上防护服,我也能从队伍中一眼认出她。”医者仁心,师者爱心,刘婷用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每一位离家在校身感不适的学生,让他们在校园内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衣天使的职责和使命!
无私奉献 为考生筑起理想之梦
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2022年4月22日,兴安学院承接专升本考试,全区各地学校的千余名离校返乡考生在兴安学院参加考试。当时突泉县因为有确诊病例,来自突泉县的次密接考生所在考场的监考工作成为焦点。
传道授业 点燃学生从医梦想
“刘老师,我总觉得害怕,害怕生病,害怕疫情再袭,害怕毕不了业……”一名曾经被隔离的学生通话时这样对刘婷说,她迅速察觉到了问题,这名学生有了心理阴影。自此,她便有意无意地邀请这名学生和她一起到健康驿站布置教室,借机进行心理疏导。在不知不觉地交流和来往中,这名学生渐渐走出阴霾。她调侃说,“刘老师,如果没有你,我现在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了。”很多次学生深夜发病,接到消息的刘婷总会第一时间到现场与其他值班人员进行处置,病情严重转送医院的,她会帮助先垫付医疗费,经常自掏腰包为生病学生和志愿者购买营养品,让被刘婷的照顾和帮助过的学生杜源、魏金超一直感恩铭记,他们说:“以后要做一名像刘婷老师一样的医护工作者”……刘婷,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每一名学生拥有自己的梦!
刘婷作为一名校医,她带领医务室工作人员致力于心肺复苏普及教育,在军训现场、学生公寓、教室、社区活动场所,开展心肺复苏培训近40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常用技能。刘婷作为一名医学健康系基础护理课的骨干教师,她所在的教师团队多次参加全区职业院校护理教学素质能力大赛并多次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她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行之有效顺应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跃生动,寓教于乐,全员参与,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事的好评。校级教学比赛多次获奖,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称道。她把专业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把精湛的护理技能应用于生活,在兴安职业学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袭白衣显神威。她始终牢记使命担当,疫情面前义不容辞,心有大我,不负使命!倾情守护着校园的平安和师生的健康。作为一名教师她无私奉献,以校为家;作为一名校医她坚守岗位,尽职履责。三年抗疫,刘婷彰显了自己的师德与医德,诠释了“校园天使”的内涵,铸就了每一个学生心中的梦想!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