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中医师承专长 2024-10-23 06:03 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我们而言,这五年是把握新发展阶段,顺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趋势,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统一思想认识,达成发展共识,推动事业发展,保证医院沿着正确方向完成各项发展任务,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我们依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围绕长治市发展定位,结合省、市政策导向,制订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医医院办院方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 “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全院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医疗服务、推动业务发展、强化基础管理、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冲刺16、奋战17、决胜18”,于2018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医院评审,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我院在中医综合类医院中位列全国第149名,得分663分,属于B+级,在全省地市级中医医院中位居第一。在2020年全国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科技影响力中医医院评价中,我院排名全国第74位,全省第三位。“十三五”期间,我院连年获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专项表彰。
党建工作定向统领 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先后深入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选派24名业务骨干对标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挂职锻炼取得成效。2019年11月,贯彻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020年6月选举产生了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第一届党委和第一届纪委。2020年7月,调整设置11个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在黎城县广志山八路军后方总医院旧址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红色基因传承引领。我院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获“长治市文明单位”“长治市模范单位”称号。
医疗业务快速增长 坚持“名中医、好中药”品牌建设,围绕“人有亮点、科有品牌、医有专长”,突出“三个中心”建设,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业务显著提质增速。至“十三五”末的2020年,年门诊服务15万人次,出院万人次,平均住院日天,收治急危重症3600余人次,药占比(不含中草药),医疗服务收入6253万元,占业务收入比重,门诊中药处方占比,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比,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占比。
专科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策略,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重点专科集群化发展,完善服务链条,提升综合能力。先后建设治未病科、体检科、重症医学科、脑外科、眼科,整合再造康复医学科并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至“十三五”末,医院有国家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市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
新技术、新项目拓展有力 坚持中西医并重,融合中西医优势技术,中医特色疗法引入内化、逐步推广,涵盖了针、灸、磁、热、刮痧、耳豆、推拿、熏洗、贴敷等领域。心病科开展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外科开展外周血管、肿瘤及综合介入;脑病科开展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脑出血血肿清除、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脾胃病科无痛电子胃肠镜诊疗技术日臻完善。
中医师承薪火相传 发挥近七十年集聚的优质资源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依托国医堂建设 6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完成第一批师承工作,并启动第二批师承工作。承接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建立全国知名风湿病专家“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引进广东省中医院“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建立长治工作站。在屯留区、长子县、沁源县设立6个“名医传承工作室”。
医联体建设卓有成效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医联体建设政策及导向,探索性开展了跨省域专科联盟模式,与重庆市重钢总医院开展了以中风病特色诊疗为核心的技术协作。构建了由45家各类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联合体,其中与潞城区中医院组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有力推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科研教学强力支撑 注重医教研协同发展,共计获得10项省级科研课题立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5项,独立完成省级科研1项、市级科研3项,荣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共计10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承担了山西中医药大学、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长治市卫生学校等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实习临床带教工作。
护理工作扎实稳健 狠抓基础护理及护理创新,强化护理继续教育,推广辨证施护和中医专科特色护理。各病区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48项,创新优质护理服务新举措60项,试点无陪护护理服务,成立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支队,3次受到国家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表彰。
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突出实用导向,内培外引,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共招录人员179名,其中引进“双一流”人才8名。“十三五”末在岗职工512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110人,硕士研究生69人,本科生279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占比,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拥有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1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1人,山西省名中医3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山西省“晋其才”专家智库专家3人,“三晋英才”7人,山西省中青年中医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山西省卫健系统百千万人才4人,长治市名老中医名中医9人,长治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
信息建设提档升级 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如期上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并接受评价,实现与省、市信息化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引入院感蓝蜻蜓系统、体检管理系统,接入我市区域级心电平台,搭建远程会议、会诊平台。完成一体化机房的建设,建立备用机房,通过CA数据认证及四级电子病历应用验收。通过三级等级保护测试,保障信息安全。开通上线电子票据、门诊导诊导视系统、银医通自助机、近医通、健康山西、支付宝等智慧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
医学装备不断提升 配置了德国西门子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上海联影X射线80排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韩国瑞丽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投影设备、美国雅培生物免疫流水线、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内窥镜、美国GE彩超、飞利浦彩超、西门子彩超、飞利浦中央监护系统、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等医学装备及下肢评估训练康复系统、上肢关节训练系统、经颅磁刺激仪等先进康复设备。医学装备固定资产总值增长5571万元,“十三五”期末达到9890万元。
对外交流持续深化 先后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深入开展科研合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签订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同时建立上转患者“快捷通道”;与广东省中医院建立临床人才培养机制,长期分批派出骨干人员进修学习与挂职锻炼。牵头成立了“长治市中医药学会”“长治市针灸学会”,连年承担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中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全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
文化建设欣欣向荣 初步形成了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研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五声四心三满意”“7:30精神”成为中研文化品牌。在紫坊巷东路口建成标志性古建牌楼,院内建成富含中医文化特色的古建阁楼、文化长廊、名医塑像、古建门庭。同时开展“三名四进”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广医院品牌。医院文化微电影荣获多项国家、省、市级奖项,快闪《我和我的祖国》作为省内中医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唯一展播作品推送“学习强国”山西平台,医院微信平台荣获“2019年度健康传播优秀案例”。
综合管理日趋精细 完善党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发挥专业委员会决策咨询作用,推进考核与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回访、随访工作,深化“平安医院”创建,综合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积极应对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强化运营观念,以HRP为支撑,推行财务预决算、成本管控、固定资产等综合管理,启动卫生耗材二级库管理。
基础设施有效改善 立足实际盘活现有资源,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弥补短板。完成病房设施改造升级,开展“厕所革命”改善全院卫生间基本条件。完成扩增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改造职工食堂及患者食堂,增设电梯4部。突出基础设施中医文化特点,营造浓厚中医文化氛围。
疫情防控全力以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与总体防控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诊疗工作。发挥中医药优势,参与制订长治市疫情救治方案;改扩建发热门诊,完善流程布局;落实核酸检测要求,建成PCR实验室投入使用;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配备空气消毒设施。冀丽娜同志作为抗疫优秀代表,完成援鄂任务表现突出受多方表彰;支持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和长治入境防控工作,指导多所学校、幼儿园疫情防控。
政令帮扶担当有力 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出色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连续两批医疗援非、连续四批医疗援疆,宋海军援疆荣获“感动山西2017提名奖”。对口支援长治市平顺县中医院和临汾市吉县中医院,驻村帮扶壶关县店上镇明自掌村,工作均获好评。我院帮扶的壶关县树掌镇回车村于2017年、大会村于2018年先后实现整村脱贫。“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健康扶贫义诊万人次,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15万元,脱贫攻坚累计投入319万元,协调争取支持资金近200万元。
第二部分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国家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保障人民健康居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相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中医药发展指明路径和方向。“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规划了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建设项目。山西省发布了建设中医药强省方案,长治市确立了建设中医药强市要求。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和中医养生保健功能的认可与日俱增,特别是长期以来潜在的中医治未病和康复医疗需求不断释放,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了一定发展空间。
二、挑战
(一)外部因素
我市拥有8家三甲医院,具有相对丰富的医疗资源。综合医院正在谋求发展中医专业诊疗业务,医疗竞争态势日趋显著。县级医院借助政策支持,硬件建设加速提质,与市级医院的各方面差距逐渐缩小。新医改深入推行,政策性调控使医院运营面临深刻变革。外部综合监管范围和力度逐步加大,对我院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二)内部因素
我院占地面积狭小,有限的空间制约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诊疗服务条件远远无法满足新时期逐步增长的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成为突出的制约性瓶颈。我院核心竞争力还有待培育和提升。中医药特色不够鲜明,优势不够突出,区域中医药引领作用和中医药专业自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专业存在人才短板,人员构成有待优化;整体运营理念和运营措施有待加强;学术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与危机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思想。
正视机遇,直面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特别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围绕长治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贯彻高质量新发展理念,构建我院新发展格局。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紧跟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主动适应全新监管体制和智慧服务趋势,坚持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担当,坚持中医医院办院方向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执业理念,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方位提升医院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养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建设“市域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医院将继续坚持以突出中医特色的发展方向,以强化政治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提升管理效能为保障的发展思路,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着力点,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结合现代优势诊疗技术,着力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医院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力争在医院文化、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配置优化、医疗技术先进、中医特色突出、服务便捷高效的晋东南中医区域诊疗中心,拓展周边服务半径,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医院先进水平。
第四部分 “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医疗业务
(一)严格落实卫生政策,持续优化医疗业务收入结构
围绕“名中医、好中药”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高效供给,规范医疗资源配置,调整诊疗秩序,着重建立以病房服务模式解决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以门诊服务模式解决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药综合服务体系。推进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并重,以临床疗效为目标,高度重视发展中医特色疗法,尤其是在门诊工作中的应用。至“十四五”末力争实现门诊业务收入占比达4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45%。积极参与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工作,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二)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坚持以重点专科建设引领业务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培育核心技术,突出特色优势。围绕长治市脑卒中中心建设,以国家重点专科脑病科为牵引,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聚合急诊科、脑病科、脑外科、康复科等力量,形成内外兼具、急慢延续、防治结合、上下顺畅的脑病诊疗体系,争取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省级重点专科优势引领,赓续发展。心病科围绕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中心等四个中心建设,不断融合中西医诊疗技术,形成中医心病诊疗中心。肾病科突出中医特色,凝练名中医经验,强化血液净化等现代技术服务,形成中医肾病诊疗基地。脾胃病科分化内镜中心,建设区域领先的中西医融合脾胃病诊疗基地。风湿病科挖掘阎小萍名中医经验,建设区域中医风湿病诊疗名科。肺病科建设基于PCCM标准的规范化中医呼吸病专科。康复科发展以心、脑病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建设区域康复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支持各科室建设省级、市级重点学科,力争突破。
(三)围绕服务需求,强化科室品牌建设
糖尿病科围绕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足等培育中医特色业务。肿瘤科整合中药治疗、标准化疗、非药物治疗、肿瘤介入、安宁疗护、心理支持,推进安宁疗护工作。老年病科面向人口老龄化,建设医养结合、康养并重、面宽点突的老年疾病专科。外科坚守普通外科阵地,突出介入治疗特色,做好常见外伤处置支持,分化发展疼痛科。推拿科以岭南林氏正骨等推拿品牌为引领,提升特色服务能力。整合体检科、治未病科、预防保健科资源,发展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拓展互联网服务,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强化重症医学科和急诊学科内涵建设,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皮肤科形成痤疮、湿疹、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的中西医诊治特色科室。口腔科发展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四大业务,突出特色鲜明的种植牙技术和隐形矫正,积极开展口腔卫生保健服务。眼科、耳鼻喉科完善人员配置,围绕我院就诊群体常见眼病,寻求差异化发展途径,拓展儿童视光业务;建设鼻炎咽炎特色门诊,支持建设中西医结合眩晕中心。妇科形成内外同治、中西互参为特色的中医妇科诊疗阵地。加强门诊综合管理,提升专科专病门诊能力建设。
(四)深化护理服务内涵,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探索护理管理新模式。以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三级质量控制夯实基础护理,以责任制整体护理持续改进护理管理质量与服务质量。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推动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开展。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做好延续护理服务,满足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探索建立护理工作室,打造中医特色护理品牌。
(五)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升质量保障安全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院、科两级责任制,健全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体系。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加强环节与终末质控,重视过程动态管理与持续改进,全面融入核心制度,建立激励约束并重机制。健全各管理专业委员会职责、制度、流程,加强依法执业管理。不断完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学术技术管理与质量管控措施。强化药学服务与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提高医院感染监管能力,支持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及垃圾分类处置。
二、科研教学
(一)科研工作
支持科研创新,优化学术发展环境。加强科研道德规范与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制度及科技奖励措施,形成科研管理体制。发挥重点研究室作用,探索以科研目标为导向,以专科优势病种为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平台、团队三方面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传承创新科研模式。支持分工合作,凝练方向,整合力量,组织项目,产出成果,临床转化。支持申报承担或积极参与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支持研发中药制剂。
(二)传承工作室建设与师承工作
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持续支持开展师承工作。积极推进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争取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支持在区域内建设基于我院名老中医的师承工作和传承工作室,重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促进名老中医思想成果转化。
(三)临床教学工作
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实习进修监管。以带教工作规范化推动师资队伍技术水平提升。支持科室建设精品课程。鼓励通过具体的理论讲课、查房、病例讨论、技能操作示范、修改医疗护理文书等教学活动,规范自我医疗行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带教能力。推动完善教学设施,为教学提供良好条件。严格考核要求,促进教学相长。
三、基础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国家“十四五”期间关于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落地,积极推动医院实现扩建或新院区建设,努力实现“一院两区”目标,彻底解决医院基础就医环境瓶颈,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有效应对各类医院运行风险。
(二)信息化建设
围绕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强化精细化管理,以智慧医院为主要建设目标,不断完善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对标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的级别,不断巩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成果。逐步整合各管理系统与工作系统。积极稳妥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
(三)医学装备建设
合理配置适宜医学装备,建立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根据业务发展与学科建设需求,做好诊疗设备的需求论证与配备。加强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做好大型医疗设备效能分析,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提升设备管理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加强高值耗材的使用管理,控本降费提质增效。
四、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持续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坚持开放、共赢,实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对外交流合作,主动与国内名院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加大人才外培、专家交流、上下转诊、科研合作力度,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支持市中医药学会、市针灸学会工作,培育区域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技术交流与进步,巩固区域中医药引领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鼓励院企合作、院校合作。
(二)医联体工作
探索医联体工作新模式。对上积极参与专科专病联盟,对下支持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畅通医联体内部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双向转诊患者绿色通道,促进患者治疗的连贯延续性。发挥重点专科优势,探索与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形成更加紧密的医联体关系,持续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
(三)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做好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继续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做好援非、援疆,对口帮扶基层中医院等工作。
五、文化建设
贯彻实施《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坚持正确的办院理念,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环境美化、价值体系、文化传播、标识完善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完善遵循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反映医院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院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树品牌、兴业务、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培育“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底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出,促进形成良好医德医风。做好健康促进工作,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支持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与增进职工精神力量相统一。挖掘厚植文化底蕴,建设特色中医文化展馆,优化中医药文化环境,全面提升医院软实力。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思想与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为医院“十四五”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有效落实公立医院“三个提高、三个转变”和深化医改相关政策,重点把控医改各项主要指标,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医院决策机制与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纪律与监督保障
(一)内部监督
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同审计、财务、行风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推动分级分类深化党务、院务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与执纪问责,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外部监督
围绕新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导向和外部综合监管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依法治院的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医院依法自查制度,完善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主动接受外部常态化综合监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医院学院化、科室学科化、个人学者化、氛围学术化”发展愿景,紧紧围绕医院业务与学科建设需求,探索多途径人才培养与引进办法机制。支持引进实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急需紧缺型人才。鼓励引进博士研究生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合理设置岗位,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聘制度。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与医院事业发展相适应,统筹使用编制内外人员。完善人员机动调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支持开展或参加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四、经济运营保障
完善总会计师制度,全面统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推动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以“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DRGs/DIP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为契机,以业财融合为抓手,主动顺应医保政策调整,持续提升医疗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院经济管理升级,全面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五、绩效考核保障
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目标,结合政策要求,兼顾医院“两个效益”和职工利益,持续健全和完善效益与效能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科学公平系统的院科两级绩效考核分配管理体系,推进现代医院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
六、后勤综合保障
强化医院发展建设项目前期论证,落实基本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责任终身制等。探索后勤服务新模式,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支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医院保洁、安保、综治、食堂等服务能力,健全医院突发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和“三零”单位创建,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2021年6月7日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