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中医师承专长 2024-10-07 21:37 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从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要了解这些人的思想,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摘自《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著作往往因为简短或不连贯让习惯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西方学生困惑。
B.与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孟子、荀子的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也仍未能把道理讲透。
C.思想是客观外界现象反映到人头脑中的感性认识产生一个飞跃后形成的理性认识。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家的语言不够明晰、富于暗示,这与他们表达思想的习惯和方法有密切关系。
B.由冯友兰所引用的禅宗僧人的话可推知,他认为《庄子》原书比郭象之注更耐人寻味。
C.检验思想是否正确必须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如果取得成功即为正确,反之则否。
D.共产主义运动虽遭遇过挫折但只是暂时的,因为共产主义思想代表的是先进阶级的势力。
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选文中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的一项是(3分)
A.朝菌不知晦朔,螅蛄不知春秋——《庄子》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论语》与材料二论述风格的不同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 9题。
文本一:
幽冥钟
汪曾拱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很早很早以前(大概从宋朝开始)就有人提出过怀疑,认为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我从小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呢?我的家乡就是夜半撞钟的,而且只有夜半撞。半夜,子时,十二点。别的时候,白天,还听不到撞钟。“暮鼓晨钟”,我们那里没有晨钟,只有夜半钟。这种钟,叫做“幽冥钟”。撞钟的是承天寺。
关于承天寺,有一个传说。传说张士诚是在这里登基的。张士诚是泰州人。泰州是我们的邻县。史称他是盐贩出身。盐贩,即贩私盐的。中国的盐,秦汉以来,就是官卖。卖盐的店,称“官盐店”。官盐税重,价昂。于是有人贩卖私盐。卖私盐是犯法的事。这种人都是亡命之徒,要钱不要命。遇到缉私的官兵,便要动武。这种人在官方的文书里被称为“盐匪”。在苏北里下河一带,一提起“私盐贩子”或“贩私盐的”,大家便知道这是什么角色。张士诚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元至正十三年,他从泰州起事,打到我的家乡高邮。次年,称“诚王”,国号“周”。我的家乡还出过一位皇帝(他不是我们县的人,他称王确是在我们县),这实在应该算是我们县历史上的第一号大人物。我们县的有名人物最古的是秦王子婴。现在还有一条河,叫子婴河。以后隔了很多年,出了一个秦少游。再以后,出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但是真正叱咤风云的英雄,应该是张士诚。可是我前几年回乡,翻看县志,关于张士诚,竟无一字记载,真是怪事!
但是民间有一些关于张士诚的传说。
张士诚在承天寺登基,找人来写承天寺的匾。来了很多读书人。他们提起笔来,刚刚写了两笔,就叫张士诚拉出去杀了。接连杀了好几个。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杀他们?”张士诚说:“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了’,是个了字!老子才当皇帝就‘了’了,妈妈的!”后来来了个读书人。他先写了一个:“王”字,再写了左边的“>”,右边的“<",再写上边的“一”,然后一竖到底,张士诚一看大喜,连说:“这就对了——先称王,左有文臣,右有武将,戴上平天冠,皇基永固,一贯到底!——赏!”
我小时读的小学就在承天寺的旁边,每天都要经过承天寺,曾经细看过承天寺山门的石刻的匾额,发现上面的“承”字仍是一般笔顺,合乎八法的“承”字,没有先称王、左文右武、戴了皇冠、一贯到底的痕迹。
我也怀疑张士诚是不是在承天寺登的基,因为承天寺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一座皇宫的格局。承天寺在城北西边,挨近运河。城北的大寺共有三座。一座善因寺,庙产甚多,最为鲜明华丽。天王寺气象远不如善因寺,但房屋还整齐,一因此常常驻兵。 独有承天寺,却相当残破了。一进山门,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的颜色都暗淡了。大雄宝殿的房顶上长了好些枯草和瓦松。大殿里很昏暗,神龛佛案都无光泽,触鼻是陈年的香灰和尘土的气息。一点声音都没有,整座寺好像是空的。偶尔有一两个和尚走动,衣履敝旧,神色凄凉。——不像善因寺的和尚,一个一个,都是红光满面的。
大殿西侧,有一座罗汉堂。罗汉也多年没有装金了。长眉罗汉的眉毛只剩了一只,那一只不知哪一年脱落了,他就只好捻着一只单独的眉毛坐在那里。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阴。冬天,满阶黄叶。
罗汉堂东南角有一口钟,相当高大。钟用铁链吊在很粗壮的木架上。旁边是从房梁挂下来的撞钟的木杵。钟前是一尊地藏菩萨的一尺多高的金身佛像。地藏菩萨戴着毗卢帽,跏趺而坐,低眉闭目,神色慈祥。地藏菩萨前面点着一盏小油灯,灯光幽微。
在佛教的苦萨里,老百姓最有好感的是两位。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她)救苦救难。另一位便是地藏菩萨。他是释迦灭后至弥勒出现之间的救度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的菩萨。他像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他是地之神,是一位好心的苦萨。
为什么在钟前供着一荨地藏菩萨呢?因为这钟在半夜里撞,叫“幽冥钟”,是专门为难产血崩而死的妇人而撞的。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以为血崩而死的女鬼是居处在最黑最黑的地缺里的,——大概以为这样的死是不洁的,罪过最深。 钟声,会给地们光明。而地藏菩萨是地之神,好心的菩萨,他对死于血崩的女鬼也会格外慈悲的,所以钟前供地藏菩萨,极其自然。
撞钟的是一个老和尚。相貌清癯,高长瘦削。他已经几十年不出山门了。他就住在罗汉堂里。大钟东侧靠墙,有一张矮矮的禅榻,上面有一床薄薄的蓝布棉被,这就是他的住处。白天,他
随堂粥饭,洒扫庭除。半夜,起来,剔亮地藏菩萨前的油灯,就开始撞钟。
钟声是柔和的、悠远的。
“东——嗡……嗡……嗡……”
钟声的振幅是圆的。“东——嗡……嗡……嗡……”,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就像投石于水,水的圆纹一圈一圈地扩散。
“东——嗡……嗡……嗡……”
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的光圈。地狱里受难的女鬼看见光了。她们的脸上现出了欢喜。“嗡……嗡……嗡……”金色的光环暗了,暗了,暗了……又一声,“东——嗡……嗡……嗡……”又一个金色的光环。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
夜半,子时,幽冥钟的钟声飞出承天寺。
“东——嗡……嗡……嗡……”
幽冥钟的钟声扩散到了千家万户。
正在酣睡的孩子醒来了,他听到了钟声。孩子向母亲的身边依偎得更紧了。
承天寺的钟,幽冥钟。
女性的钟,母亲的钟……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四日中午,飘雪。
文本二:
《幽冥钟》几乎连人物也没有,只有一点感情。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6.下列对文本一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幽冥钟”为题,首段紧扣标题写夜半撞钟,营造出阴森可怖的氛围,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B.关于张士诚,虽然县志中无一字记载,但从书写匾额而滥杀无辜的传说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暴虐与凶残。
C.文章末尾对钟声的描写细腻而有质感,“金色的光环扩散着”赋予钟声圣洁的光芒,象征着对苦难的抚慰。
D.文章的结尾“承天寺的钟,幽冥钟。女性的钟,母亲的钟……”,表意含而不露,委婉隽永,余味无穷。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 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绍承天寺时,文中特意写到了子婴秦少游、王念孙、王引之等人,这对张士诚有烘托作用。
B.“夏天,一地浓阴。冬天,满阶黄叶”形成了对偶,句式整饬,音韵和谐,使语言富有古典美感。
C.先写传说中张士诚的残暴,再写我对传说的否定及对他在承天寺登基的怀疑,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D.本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撞钟的老和尚,用白描手法写其肖像与动作,寥寥数语,栩栩如生。
8.文本一花费了很多笔墨写张士诚的传说,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中,作者自言《幽冥钟》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了一次冲决,这一“冲决”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者邪?非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得而患失者,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
【注】①圬,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下文的“镘”与此相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B.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D.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京”是大,“兆”是众多,原为地方大而人口多之地,指京城及其郊区;唐时长安属京兆府,故称京兆长安。
B.天宝之乱,指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因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故也称天宝之乱。
C.稼,本意为“收割”,常与表示“种植”含义的“穑”字组合使用,如《诗经·魏风·伐檀》中的“不稼不穑”。
D.杨朱,战国初期思想家哲学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
的思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承福在天宝之乱期间,被征兵打仗十三年,建立了功勋,本可以为官,却放弃了功劳,回来为人刷墙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
B.王承福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论:君王、大臣和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职事,任何人都不能只想着吃饭而不做事,否则就受上天惩罚。
C.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低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所以不便娶妻生子 ,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
D.王承福的经历和言论让韩愈起初感到疑惑,继而思考之后又觉得他是一个通达事理的贤者,因此为他作传,也为了让自己引以为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2)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14.韩愈对王承福的评价充满了辩证的色彩,请简要概述其评价要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汉宫春·立春日①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③。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④?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西园。④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蓼蒿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题,并以“袅袅”描摹春幡摇曳,既可见春风吹来,又显女子之美态。
B.“浑未办”三句,写作者立春时未曾备办酒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贫困。
C.“问何人会解连环”看似寻找解连环之人,实则是以比喻极言其愁难以消除。
D.末尾两句,既含惜春之意,又寓故国之思,还有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北伐之怨。
16.俞陛云曾评价本词下阙:“向东风调笑,已属妙语。更云人盼春来,我愁春至,语尤隽妙。”请谈谈其“妙”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点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点:阴雨连绵,久不放晴。《岳阳楼记》也有类似的表述:“ , ”。
(2)杜甫在《登高》中描写夔州地区的秋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并且运用了叠词的诗句是“ , ”。
(3)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字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 20题。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象征。犹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全球40多亿观众领略体育的精彩;2015年7月,凭借包括政治经济影响力高、民众支持度大、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被北京获得。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折射的是百年奋斗、百年巨变,映照的是中国从 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
筹办冬奥,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国力的一张综合考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形成做好筹办工作的强大合力。”事非经过不知难。多少次 ,多少回攻坚克难,才让“冬奥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12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3个冬奥村如期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近7年的拼搏奋斗结出累累硕果。特别是面对 的新冠肺炎疫情,冬奥场馆建设做到了节奏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 ),世界又一次看到了中国“ ”的大国风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积贫积弱 星移斗转 不期而遇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积贫积弱 披星戴月 突如其来 言必信,行必果
C.贫病交加 披星戴月 不期而遇 言必信,行必果
D.贫病交加 星移斗转 突如其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年7月,凭借包括政治经济影响力高、民众支持度大、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
年7月,凭借包括政治经济影响力大、民众支持度高、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被北京获得
年7月,凭借政治经济影响力高、民众支持度大、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被北京获得
年7月,凭借政治经济影响力大、民众支持度高、主办大赛经验丰富等优势,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透过北京冬奥盛会的一扇窗
B.北京冬盛奥会是一扇窗子
C.透过北京冬奥盛会这扇窗
D.北京冬奥盛会透过一扇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乐,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 ① ,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婴儿初生,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婴儿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 ② ,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要是你精神上不痛快,比如参加离别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 ③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虽然阳光是明媚的; ; ; , 。
2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后面两句。(5 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也是仓促的。
——张爱玲
该养精蓄锐时,别着急出人头地;该刻苦努力时,别企图一鸣惊人;该磨砺心智时,别妄求风正帆悬。
——《人民日报》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都有哪些认识和收获呢?请综合上述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月10日)
【解析】“才能形成认识”错,应是“才能形成正确认识”。
【解析】绝对化,原文是“一般来说,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
【解析】 D项没有暗示性。
4.①论证思路清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由浅入深。
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引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③从西方人阅读中国哲学论著的印象谈起,引出论题,引人深思。
④语言表达准确严谨,逻辑严密。
(每点1分,共4分。)
5.①《论语》就某一论题论述篇幅短小,语句简短;材料二则就论题展开论述,篇幅较长且多用长句。
②《论语》是语录体,论述不连贯;材料二则论述语句连贯,思维缜密。
③《论语》多为格言、警句,又有比喻、事例等,富于暗示;材料二则运用明确的概念,严谨的逻辑,理性论辩的方式,表意清晰。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营造出阴森可怖的氛围”错误。
【解析】“欲扬先抑的手法”错,没有抑扬。
8.①写出了张士诚的贪婪、滥杀无辜,表达了对凶狠残暴势力的憎恶与批判;
②与下文写地藏菩萨、幽冥钟所表现出的悲悯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③丰富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9.①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文本一写的是真实的生活,无论是承天寺夜半的钟声,还是张士诚的传说等内容,都非作者虚构。
②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文本一没有运用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技巧;而是用看似随便的散文化结构,表达了作者最真实的情感,对罪恶的鞭挞,对苦难的同情。
③修辞立其诚。文本一中作者也进行了苦心经营,如张士诚与地藏菩萨的对比,对于钟声的反复描写等,但这些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每点2分,共6分。没有分析不给分。)
【解析】原文断句是: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解析】“稼”本意为“种植”,“穑”本意为“收割”。选项表述颠倒。
【解析】“而圣人也是既不可劳力,也不可劳心”错。原文是说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同时一身二任。
13.(1)然而人不能够做所有的事,应该各自献出自己的技能(能力)来相互养活。
(“遍为”,做所有的事;“宜”,应该;“致”,贡献出、付出;“相生”互相养活。各1分)
(2)(我也) 把富贵当做快乐而把贫贱当做悲伤,我难道与别人不一样吗?别人不一样吗?
(“乐 ”意动用法;“悲”意动用法;“岂”,难道;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
14.①批评他为自己考虑过多,为他人考虑过少,没有责任担当;
②赞扬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知,心态端正平和,远胜过患得患失无所作为或因私欲而奸邪无道的人。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解析】“作者生活贫困”理解有误。通过上下句可知,这里是说作者连节日应酬也无心为之。
16.①运用拟人、反衬手法,以东风吹梅染柳,一刻不得闲之“忙”,反衬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闲”,可称妙笔。
②以故作轻松之态调笑东风这一典型细节,来体现落寞闲居的苦涩悲哀,亦是妙笔。
③美好春光带来的却是无法排遣的愁怀,这种乐景生悲的反差,将大好年华虚度、故国沦丧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深切动人。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示例一: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示例二:月出无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示例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每句1分,)有错字则该句不得分。)
【解析】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形容极度贫困和弱小。贫病交加: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从运用对象上来看,国家一般用前者,个人一般用后者。星移斗转: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披星戴月: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语境强调人的付出,故应选择“披星戴月”。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疫情与约定无关,故应选“突如其来”。言必信,行必果:形容说话一定讲信用,做事一定有成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语境是在赞扬中国既然已经承诺就一定会做得好的大国风范。“言必信,行必果”更符合语境含意。
【解析】原句有三种语病:一是成分赘余,应删掉“包括”;二是“影响力”与“高”搭配不当,应改“高”为“大”;三是主语不当,由前面“凭借”可知,主语应是“北京”。三种语病都修改正确的是D项。
【解析】 B、D两项都是独立的句子,不如把所填内容与后文形成同一句子来得更紧密,故排除。且D项会与后文形成中途易辙的语病。A、C两项都是状语,但世界看中国,是透过整个冬奥会来看,而A项“北京冬奥会的一扇窗”未必指整个冬奥会,所以排除C项。
21.示例:仿佛破皮的伤口怕沾水,虽然水是清澈的;仿佛嗡鸣的耳朵怕听摇滚,虽然摇滚是热情的。(喻体贴切,每句2分。句式大体一致,与前文形成排比1分。共5分。)
22.①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 ②你会觉得快活 ③吃着也没滋味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3.写作提示:
张爱玲的话强调了两个意思:一是人要积极主动地追求成功,争取早日成功;二是要抓紧时间,勿错过时代机遇。
《人民日报》上的话,强调人不要急躁,能坐得住冷板凳;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人,也可以把它们综合理解为:既要积极奋斗,又要踏实努力。
附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国文化以德性伦理为本位的产物。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核心的儒家德性伦理,具备一种“存在实现论”的特质,此乃家风文化形成、涵养与传续的内在根源性机理。所谓“存在实现论”,指的是儒家德性伦理内含着这样一条精神逻辑:人本然地具备德性,这构成了伦理活动的基础;德性不是抽象人性,它必通过人的情感意志、实践活动实现,从而成就人自我对于德性的实有;儒家讲“人性本善”指的是德性实现、实有了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德性自然地、客观地具备于人身上。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
第一,儒家德性伦理不同于一般规范性伦理。在儒家看来,所谓“伦理”并不是出于生活的需求而制定的规范,而是内在德性的形式化呈现。在儒家观念系统中,用以表述伦理规范的主要概念“礼”始自人淳朴的天然情感,其形态是对“情”起规范性作用的形式化仪轨,其追求的乃是情感内容与规范形式之间的统一。孔子针砭周礼之衰败,认为其原因就是“情”与“礼”的脱节:“人而不仁,如礼何?”这里所说的“仁”与“情”乃是一体。作为“礼”之依据的“情”,实际上突出的乃是内在德性。“礼”-“情”-“性”的结构是儒家性善论的枢要。所谓“性善”并非以“善”统“性”,以后天规范伦理判断人性,而是以“性”统“善”,人内在之精神本质乃是道德伦理规范的基础。
但儒家所立人性之本善,又与西方近代以前的抽象人性论传统不一样,强调德性与人自我实存的统一。这是儒家德性伦理特质的第二个方面。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按孟子此言,“仁”并非概念性的抽象共相,而是贯穿于现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身上。所谓“道”指的便是“仁”与“人”的合一,即德性与自我实存的统一。
儒家“存在实现论”的精神逻辑要求人在人伦日用的活动中保持自我与德性的统一,因此儒家高度重视教化之工夫。《论语》首章取《学而》,极言为学之道。而儒家之言为学,并非西方知识论传统之学,而是寓于人伦日用中的修身之学。而家庭是社会人伦关系的第一环,儒家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究其本质而言乃是以德性精神规范涵养家庭。由此,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才得以形成具有深厚的道德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的家风文化。这种家风文化除了具有辅助社会治理的现实性价值之外,还具备生命关怀的精神价值。首先,它让家庭成员以道义精神超越个人的私己生命,在自我的个体生命之上缔造家庭的共同体生命,在这共同体生命中以家庭为载体实现生命的无限化。其次,它从根本上转变了人对自身的理解定义。人不再是某种自然动物,而是一种超越性精神理念的现实表达,能够以个体自我承担普遍化的道义精神,在现实生命之上获得超越的精神生命。
叩问终极与无限乃人精神之本能冲动。以德性为本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通过其独特的形式与感召力,唤起了人的历史意识、超越意识,使人能够以有限之存在实现无限之精神价值。由此,中国文化传统方能不必期许神启的救赎承诺,而能以世俗化的方式,自足地提供并获得对于人之精神的终极人文关怀。此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品格。
(摘编自刘培功等《传统家风文化与儒家德性伦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家风重在立德树人,能辅助社会治理,其形成的主要根基是儒家德性伦理。
B.对儒家德性伦理而言,德性人人皆有,它被人自我“实有”之后,就体现为人性之善。
C.儒家认为,“情”是“礼”的依据,“礼”是“情”的呈现与规范,二者不能脱节。
D.《论语》一书将《学而》列为首章,极言为学之道,体现了儒家对知识学习的高度重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释了“存在实现论“的内涵,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儒家德性伦理对家风的具体影响。
B.文章引用孔于针砭周礼衰败的言论,反面论证了“礼”追求的是情感内容与规范形式的统一。
C.文章两处中西比较,揭示了二者在人性论等方面的差异,都是为了论述儒家德性伦理特质。
D.文章论述了传统家风文化的精神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文化不依赖神启救赎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德性伦理与一般规范性伦理不同,儒家认为后者的制定出于生活需求,是对人性的束缚。
B.在儒家“礼”—“情”—“性”的结构中,人性本无善恶,以“性”统“善”才有人性之善。
C.“仁也者,人也”中“仁”指“德性”,它与“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仁”的含义完全不同。
D.弘扬传统家风文化,能培养家庭成员的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实现个体生命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载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教学质量及管理方面,都有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中国适龄幼儿受载育机会不断扩大,2021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较2014年增长了。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师资保倖也不断增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师资配备力量不断加强。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地区的教育现状有很大不同,这种教育现状对于那些落后地区的儿童成长发展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为了全面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使每个地区的儿童都能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整个社会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摘编自智研咨询2022年3月23日《2021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二:
2022年凯里市以实施“学在凯里”行动为契机,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遵循农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城市新增幼儿园以公办为主的原则,采取强力措施逐年提高公办在园幼儿占比,按照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5%的目标任务,重新调整城区公办幼儿园布局规划,合理布点农村公办幼儿园,解决“入公办园难”“大班额”问题。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教研指导责任区、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三个全覆盖”,加大培训和教研工作力度,着力提升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探索实施集团内部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持续紧抓“幼小衔接省级实验区”和“安吉游戏省级实验区”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幼儿园与小学“手拉手”双向合作协同机制,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二是“以强带弱”,推进省、州、县级试点校(园)带头探索幼儿园和小学全方位衔接,建设适宜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发展的园本、校本课程。三是建立健全家园家校共育机制,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四是全面推广实施安吉游戏,省、州、县级安吉游戏试点园带头探索学习安吉游戏,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教理念,不断完善“一日生活皆课程”体系建设。
联合相关部门、镇街,共同做好幼儿园的监管工作,强化对幼儿园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民办学前教育管理机制,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和“看管式”现象。
(摘编自黔东南人民政府网2022年4月7日《凯里市四举措,促进学前教育均衡提质》)
材料三:
近年来,南宁市聚焦“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出台得力举措,加大经费投入,跑出了学前教育发展“加速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有效提升。
办园少、入读公办园难,曾是南宁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为此,南宁市出台了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标工作方案,设立相应的工作关励经费,对2020年完成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目标任务的县(区),由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且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每新增1个公办园学位,给予奖励2000元。
“入园贵”曾经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引导更多民办园把收费降下来,南宁市出了“实招”。在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工作中,该市在自治区奖的基础上,市县积极筹措资金,按幼儿园的星级,给予每生800元至1600元的奖补,奖补力度为全自治区之最。年,南宁市县(区)两级拨付的普恋幼儿园补助经费达亿元。
为突破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瓶颈”,南宁市各县(区)进行了深入探索。青秀区参考中小学教师“控制数”的做法,采用幼儿因“规模数”新举措,给予城区各公办园增核控制数编制。
“以研促教、以教促赛、以赛促发展是我们提高幼儿园教师水平的基础。”青秀区幼教专干、特级教师廖丹萍介绍说。南宁市构建起了市、县(区)、园三级联动的教研网络,通过“赛研训”教研模式,引领全市幼儿园开展课程改革。目前,全市有6所幼儿园获批为自治区幼儿园课程改革基地、两个游戏案例代表广西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2年4月10日《广西南宁:超九成幼儿园为普惠园》)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在数量和教学质量及管理方面,都有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年,我国幼儿园数量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但同比增长率下降年份多于增长年份,这表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遇到瓶颈。
D.从20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的人数最多,占比超过一半;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最少,占比最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凯里市为解决城区“人公办园难”“大班额”问题,按照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5%的目标任务,重新调整公办幼儿园布局规划。
B.在解决“人公办园难”问题上,南宁市比凯里市做得更好,出实招,办实事,用数据说话,真正提高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
C.凯里市建立了幼儿园集团内部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
D.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幼儿园的数量,而在于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园本课程建设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6.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方面,凯里市和南宁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没有听到狗叫吗?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伊格纳西奥,你在我背上,告诉我,你听到什么声音或者看到什么地方有灯光了?”
“我什么也没有见到。”
“我们该离目的地不远了吧。”
“是啊,可什么也没有听到。”
这两个人拉长了的黑色身影在小河沿岸一上一下地移动着,这黑影有时爬上了石块,有时缩小,有时增大。两人只有一个摇摇晃晃的黑影。
月亮像一团圆圆的火球,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我们该快到这个村庄了,伊格纳西奥。你的耳朵露在外面,仔细地听听有没有狗叫声?你还记得有人对我们说过托纳亚就在山后面吗?我们从什么时候下山的?你回想一下,伊格纳西奥。”
“是的,但我还是一无所见。”
“我累了。”
“让我下来吧。”
老汉慢慢地朝后退着,一直退到身后的一块大石头边,但他没有放下背在背上的人,而是重新驮了驮。虽说他已感到两腿发软,但还是不想坐下来,因为一坐下来他便驮不起他儿子的身躯了。他儿子是几小时前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驮在他背上的。
“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
他儿子的话不多,而且越来越少。有时他仿佛睡着了。有时他好像又在发冷,浑身颤抖着。
他问:“你痛得很厉害吗?”
“有点儿痛。”儿子回答说。
开始时,儿子曾对他说过:“放下我吧……就将我留在这里吧……你一个人走吧。明天或者等我稍微好一点儿后我会赶上你的。”这几句话他几乎说了有50遍了。现在他连这几句话也不说了。
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这是一轮橙红色的大月亮,照得他们满眼生辉,使他们在地上的黑影拉得更长,显得更黑。
“我不知该往哪儿走了。”他说。
然而,没有人搭理他。
在背上的那个人全身被月光照得透亮,脸色苍白,毫无血色,露出暗淡的反光。他仍在儿子的下面驮着他。
“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伊格纳西奥?我说我看不清路。”
另一个人仍然沉默着。
他继续赶路,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他时而弯下身子,时而挺直身子,还是一步一绊地走着。
“不管怎样,我好歹要把你背到托纳亚。听说那儿有个大夫,我带你去找他看病。我绝对不会将你丢在这里,让人将你害死的。”
他摇晃了一下,往路边跌跌撞撞地走了两三步,又挺直了身子。
“我一定要背你到托纳亚。”
“让我下来吧。”
他的声音变得很低,几乎像在自言自语:
“我想躺一会儿。”
“你就在我背上睡吧,我一直把你抓得紧紧的。”
几乎呈湛蓝色的月亮慢慢地在明净的天空中移动。皎洁的月光使汗流如注的老人的脸面闪着亮光。
“我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您(译者注:这段对话将“你”改成了“您”,意思是说话人已不将对方看成自己的儿子了),我是为了您死去的母亲,因为您是地的儿子。为此,我才这样做。”
他一面说话,一面在出汗,但夜风将他的汗吹干了,在吹干后,又淌出汗来。
“我的脊梁会被压伤,但是我一定要背您到托纳亚,让人给您治一治您身上的伤。我知道,等到伤一治好,您就又会去千您的歪门邪道。可这就不关我的事了。您只要给我滚得远远的,不再让我知道您的事就行了……因为您已经不是我的儿子了。我已经诅咒过您从我身上继承的血液。我说:“让我给他的那部分血液在肾脏里腐烂发塞吧!'这话是我获悉您在拦路抢劫,您以窃为生,还杀了人……杀的是好人后说的。”
“你看看是不是看到了什么,或者说,是不是听到了什么。你在我背上能做到这一点,我不行,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耳朵聋了。”
“给我点水喝。”
“这里没有水喝,只有石头。你忍一忍吧。即使有水,我也不会让你下来喝水。你一下来就没有人再来帮我把你背在背上了,而我一个人又无法背起你来。”
“我渴得很,也困得很。”
“我想起你生下来时的情形了。那时候,你就是这样的:饿了就醒,吃饱了又睡着了。你妈妈只好喂你水喝,因为你将她的奶水都吸干了。你总是吃不饱,脾气又暴躁,可我没有想到,这暴躁的脾气随着岁月的流逝都上升到你脑子里去了……你妈妈希望你健壮地成长。她以为你长大后一定会使她有所依靠。她只生了你一个。她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了。即使她这时还活着,你也会气死她的。”
他感到被他背着的这个人两只膝盖不像刚才这样夹紧了,两只脚往下垂着,在左右摆动着。他觉得被他背着的人的脑袋在晃动,像是在流泪。
“你哭啦,伊格纳西奥?是我对您母亲的回忆使您哭的吧,是吗?可是您却从来没有为她做过好事啊!我们的好心得不到好报。看来我们传给您的并不是慈爱之情,却是一肚子坏心眼。您现在总该知道了吧,人家把您给打伤了。您的朋友呢?他们全都给杀死了。不过,他们没有亲人。他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没有什么人可以可怜的。’可您呢,伊格纳西奥?”
村庄已在眼前。月光下,他见到屋顶在闪闪发亮。在最后几步路里,他感到他的腰弯得很厉害,儿子的体重都快把他压垮了。当他走到村庄第一座房子时,他斜靠在路边的栏杆上,无力地放下他儿子,浑身上下的骨头架子也好像都散开了。
他费劲地分开儿子一直抱住他脖子的手指。当他感到如释重负的时候,他听见到处都是狗叫声。
“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他说,“你连这点希望也不想给我。”
(屠孟超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明亮的月光构成人物活动的背景,冲淡了坎坷难行的道路、孤独蹒跚的黑影所营造的冷清凄凉之感,象征老人的希望。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一步一绊”、“跌跌撞撞”、“汗流如注”的脸面“闪着亮光”等细节传神地表现出老人的极度疲惫。
C.小说中老人跟儿子说话时,对儿子的称呼由亲密的“你”变为正式且有距离感的“您”,蕴含着对儿子所作所为的不满和责备。
D.小说中有老人的大量独白,不仅交代了事件的前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呈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形象。
8小说标题“你没有听到狗叫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结构安排上颇为精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五月,刘绮大败金人于顺昌。初,锜赴东京,率所部八字军三万七千及殿司卒三千,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闻金人败盟南下,锜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三百里,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绮曰:“可矣。”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绮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锜曰:“吾本赴官留司,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志已决,敢言去者斩。”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无辱敌手也。”顺昌受围,金兵益盛。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夜斫其营。是夕,天欲雨,电光四起,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锜复募百人往,或请衔枚,锜笑曰:“无以枚也。”直犯金营。电所烛则皆奋击,电止则匿不动,敌众大乱,积尸盈野,退军老婆湾。兀术在汴闻之,即趣骑急行,率十万众来援。绮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敌锋,军声方振,纵众寡不侔,当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时天大暑,逮未、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遣数千人出南门,我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统制官赵樽、韩直身中数失,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刀斧乱下,敌大败。明日,兀术拔营去,锜遣兵追之,死者数万。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顺昌柘皋之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日/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B.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日/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C.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日/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D.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日/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京,也称汴京(今开封),曾是北宋首都,南宋都城是临安(今杭州)。
B.斛,中国古代的一种量器,也用作容量单位,容量单位还有斗、升、锱铢。
C.衔枚,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嘴里横衔筷子状的器具,以防喧哗暴露踪迹。
D.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未时即下午1-3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锜颇具战略眼光,行军途中听说金人南下侵宋,舍舟疾行三百里,抵达顺昌,在东京沦陷的不利局面下,凿沉船只,誓死扼守顺昌。
B.顺昌被围,金兵越来越多,刘锜并不一味防御,而是勇于主动出击,亲自率领精锐,巧借天时,奇袭敌营,连败金兵,迫使金人退却。
C.面对兀术来援、敌众我寡的战场形势,刘锜认为士气正盛,不宜撤军,且撤军恐危及两淮、江浙等地,其慷慨报国的胸怀使众将倍受鼓舞。
D.刘锜趁金兵疲惫之时突然出兵,先在西门接战,再出南门进攻,战术高明;将领赵樽、韩直奋不顾身,士兵们也拼命厮杀,终获大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无辱敌手也。”
(2)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翁灵舒游边 徐玑[注]
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
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
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
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
[注]徐玑: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江淮”扣诗题的“边”字,“新”含有对友人胸中韬略的赞美。
B.颔联委婉含蓄地叮嘱友人:必须先“审己”,方可“图人”,有所建树。
C.尾联用假设笔法叙述典故,与杜牧《赤壁》用典方式一样,别开生面。
D.本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与一般送别诗凄恻伤感的格调不同。
15.诗歌颈联“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 ”在对比中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绘刘裕北伐的句子是“ , ”。
(3)庄子《逍遥游》中那飞往南海的大鹏,正因“ , ”,所以才先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以借助风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考古发现的古蜀秘宝 。其中高米的青铜大立人、宽米的青铜面具、高达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2020年3月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6个“祭祀坑”先后发现重要文物一千余件,包括完整的金面具、神树纹玉琮、重达100多斤的完整象牙等。
三星堆自1926年开始发掘至今,几代考古人 、历尽艰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考古成就,但目前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许多 的谜题还没有提供出完整答案,更多的未知话题又渐次被提出,这些都需要无数考古人 的努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擢发难数 筚路蓝缕 扑朔迷离 孜孜不倦
B.擢发难数 苦心孤诣 悬而未决 宵衣旰食
C.不可胜数 苦心孤诣 扑朔迷离 宵衣旰食
D.不可胜数 第路蓝缕 悬而未决 孜孜不倦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B.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C.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D.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19.请结合文段主要内容给“三星堆遗址”下定义,要求表达简洁流畅,字数不超过70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初春时节凌寒而开的花儿,除了我们熟知的梅花外,还有一种开着漂亮的黄色花的植物,它就是结香。
结香是瑞香科结香属的落叶灌木,它有一个典型的特征, ① 结香的花是一个黄色的大花球,这个花球是由密集的小花聚集而成的,每朵小花的背面长满了白色丝状绒毛,内面光滑呈黄色,有四瓣裂片。黄色的裂片并不是我们常见的花瓣,而是花萼,真正的花瓣早已退化不见。结香花绽放时,气味芳香浓郁,这甜美的味道可不是为了吸引人来观赏,② 。硕大的金色大花球,更进一步提升了昆虫来访频率,提高了传粉效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常有打结许愿、期盼美好的习俗,故而结香被看作中国的爱情树,承载着人们对爱情的祝福和对婚姻的期盼。
又是一年结香开花季,我们在尽情欣赏它的自然美时, ③ ,就让它和大地上的野花野草一样,尽情地舒展自己,随风摇曳吧。
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枝条柔软坚韧,可以打结,这是结香的又一个显著的特征,也被称为“打结花”
B.结香被称为“打结花”,因为它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枝条柔软坚韧,可以打结
C.结香枝条柔软坚韧,可以打结,因为它有这样一个显著特征,也被称为“打结花”
D结香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枝条柔软坚韧,可以打结,也被称为“打结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慎思”“明辨”的意思是谨慎周密地思考、清晰明确地分辨,它们强调了理性思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治学,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都离不开“慎思”“明辨”这样的理性思考。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D(曲解文意。从原文可知,“《论语》一书将《学而》列为首章”,体现的是“儒家高度重视教化之工夫”,而非“儒家对知识学习的高度重视”。)
2.(3分)C(论证内容概括错误。第二处中西比较不是为了论述儒家德性伦理特质,而是为了论述儒家与西方“为学”的不同,前者是“修身之学”,后者是“知识论传统之学”。)
3.(3分)D(A项无中生有。“是对人性的束缚”于文无据。B项曲解文意。“人性本无善恶”不当,“‘礼’—‘情’—‘性’的结构是儒家性善论的枢要”。C项理解错误。“含义完全不同”不当,两处的“仁”都含有“德性”之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B(推断不准确,“这表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遇到瓶颈”于文无据。)
5.(3分)A(B项“南宁市比凯里市做得更好”的观点站不住脚;C项“建立了”“有力促进了”表述不准确,原文为“探索实施”;D项“不在于幼儿园的数量,而在于教学质量”与原文意思不符。)
6.(6分)①两市都注重解决“入公办园难”的问题,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提高公办在园幼儿占比;②两市都注重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③两市都注重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加强教研,重视游戏,进行课程建设。(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A(小说中明亮的月光不能冲淡冷清凄凉的感觉,也不能象征老人的希望,文末点明“听到狗叫”象征老人的希望。)
8.(6分)①赋予象征意味。听到狗叫表明已到村庄,意味着儿子就有了被救治的希望。②表明小说关键情节。老人一再询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是小说情节的关键要素。③表现人物形象。这句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的爱。④传达主题。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也传达了小说赞美父爱的主题。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渴望了解与狗叫相关的故事。(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时间集中。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从月亮升起到高悬空中的有限时段内,使结构更紧凑。②场景/空间集中。将老人背儿子去求医的故事设置于一段路途当中,场景/空间集中,结构紧凑。③情节集中。小说以老人背儿子求医为情节主线,相关的其他情节和人物通过老人途中的独白来呈现,安排精巧。/大量独白、对白的运用,使叙事紧凑、情节集中。④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月亮这一景物反复出现并形成前后勾连、照应,结构精巧。/写景与叙事交错,调节叙事节奏。在讲述老人背送儿子就医故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对月亮、月光的描写,用景物描写调节叙述节奏,烘托人物,并形成前后勾连照应。⑤关键情节要素反复出现。父亲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儿子要求“让我下来吧”等情节反复出现,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设计巧妙。⑥首尾呼应。小说以老人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开头,以老人独白“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结尾,彼此呼应,结构严密精巧。(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正确标点为:时八字军以将驻于汴,皆携孥以行。至是,锜召诸将问计,诸将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稚,顺流还江南。”)
11.(3分)B(“锱铢”是古代重量单位)
12.(3分)B(原文为“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锜复募百人往”,并非“亲自率领”。)
13.(10分)
(1)告诫守卫说:“倘若战斗失利,便点火焚烧我的家室,不要让他们落入敌手受到侮辱/不要让他们被敌人侮辱。”
[5分;“戒”(通“诫”,告诫,告诉)、“脱”(倘若,如果,假如)、“辱”(受到侮辱,被羞辱)三处各1分,大意2分。]
(2)况且敌营(相距我们)很近,兀术援军又到,我军一旦退却,他们必然在后面追击,那么将前功尽弃。
[5分;“迩”(近)、“动”(退却)、“蹑”(追击,追踪)三处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委婉含蓄”不当,颔联对友人的叮嘱是坦率直白的。)
15.(6分)
情感表达:颈联描写了战场寒意凛冽、边城草木未春的恶劣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前往艰苦边地的关心及对友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勉励。(4分,其中诗句解说2分,情感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结构安排:照应诗题的“边”字和首句的“江淮”,点明宋金对峙的战场;引出尾联,为勉励友人投身征战、建功立业作铺垫。(2分,分号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
(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D(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悬而未决:一直搁着没有解决。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
18.(3分)C[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①主动被动错误(应该是“被称为”或“是”或“为”);②逻辑错误(应该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
19.(5分)示例:三星堆遗址是指①位于四川省广汉市、②距今有5000至3000年历史、③文化内涵丰富、④出土文物丰富珍贵、⑤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的⑥古蜀文化遗址。
(少写一点扣1分,5分扣完为止;所写句子应是以“三星堆遗址”为主语的单句。)
20.(6分)示例:①那就是花朵没有花瓣 ②而是为了吸引昆虫前来采蜜传粉 ③还是不要给它的枝条打结了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1.(3分)D(A项中“也被称为‘打结花’”的主语已经偷换;B、C、D三项比较,承接上文“它有一个典型的特征,……”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更合适。)
四、写作(60分)
22.参照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绍兴十年二月,朝廷任命刘锜为东京副留守。五月,刘锜在顺昌大败金人。起初,刘锜赴任东京时,率领八字军三万七千人及殿司卒三千人,从临安逆长江而上渡淮河,到涡口。听说金人毁弃盟约南侵,刘锜和将佐舍弃舟船登陆,先锋急行三百里,进入顺昌城中。间谍报告东京守军已经投降,顺昌知府陈规面见刘锜询问计策,刘锜说:“如果城中有粮草,就能同你一起守卫顺昌。”陈规说:“有粮食几万斛。”刘锜说:“行了。”当时八字军因为将要驻守汴京,都携带妻子儿女同行。至此,刘锜召集各位将领讨论计策,都说:“金军难以抵挡,请让精锐部队殿后,步兵骑兵掩护老幼,顺流返回江南。”刘锜说:“我本来是到东京留守司上任,现在东京虽然已经失守,但幸运的是全军到了此地,有城池可以守御,怎么能放弃?我的决心已定,有敢说离开这里的斩首!”刘锜凿穿舟船沉于河中,表示决不逃走的决心。把家属安置在寺庙中,在寺门口堆积柴草,告诫守卫说:“倘若战斗失利,便点火焚烧我的家室,不要让他们落入敌手受到侮辱。”顺昌城被包围,金兵越来越多。刘锜派遣猛将阎充召募五百名壮士,夜里突袭敌营。这天晚上,天将下雨,闪电四起,看到有辫发的就杀掉。金兵后退十五里。刘锜又召募百人前往,有人请求让士兵口中衔枚禁止出声,(以免被敌人发觉,)刘锜笑着说:“不需衔枚。”径直杀奔金营。雷电闪耀时便都奋起出击,雷电停止时则藏匿不动,敌众大乱,堆积的尸体布满原野,被迫退军老婆湾。兀术在汴京听到失败的消息,立即催马急行,率领十万军队前来支援。刘锜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正是为了在形势危急时使用,况且已挫败敌军锋芒,军威正振奋,纵然敌我众寡不等,也应当只进不退。况且敌营(相距我们)很近,兀术援军又到,我军一旦退却,他们必然在后面追击,那么就将前功尽弃。如果让敌人侵犯两淮地区,震动江浙一带,那么不仅不能实现平生报国的志向,反而有贻误国家的罪过。”众人都感动振奋,说:“愿意听从太尉的命令。”当时天气酷暑炎热,待到午后未、申时辰,敌人力疲气沮,刘锜突然派遣数百人出西门同金军交战,随即派遣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士兵不要喊叫,只用利斧砍杀敌人。统制官赵樽、韩直身中数箭,依然奋战不止,士兵都殊死搏斗,冲入敌阵,刀斧乱砍,金军大败。第二天,兀术拔营离去,刘锜派兵追击,金军死伤数万。
衡水中学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街当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誉的人。
他的工具不仅是抹板,还有铁锨。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
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
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汉字的微妙之处是别国文字没法比的,只有中国才有“一字师”的说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但把那种如变脸般快的无奈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周志刚完全秃顶了,脑壳左右稀疏的头发全白了。他渐渐蓄起了一尺来长的胡子,胡子倒有些许灰色,估计继续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多了。他的腿脚已不灵活,有点儿步履蹒跚,浑身经常这里痛那里酸的。当年在“大三线”工地上对体能的不遗余力地透支,开始受到必然性的制裁。别人已经称他老爷子了,而即使别人不那么称他,他也明明白白地意识到自己确实老了。
不论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街坊家临街墙面的义务抹平,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抹墙需几道工序,先得备下黄泥,还得有足够的麦秸或谷秸往泥里掺。和好一堆抹墙的泥很需要力气,他和不动了。黄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黄泥的地方越来越少,那种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现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砸垒的黄泥小屋。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那些人家会形成一种占山为王的领地意识,攻守同盟,态度凶悍,让企图分享公共资源者望黄泥而却步。
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老迈的改良者,也只有点儿人生余力做改良者。倘要彻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条脏街的面貌,需动用推土机和铲车,需有充足的建材,还需有一支建筑队-而单枪匹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们心劲儿又不齐。对他们而言,维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至于那条脏街已经那样了,可以怎样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他们认为那纯属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觉得有失面子,他们则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脏乱差的地方的人家还有面子值得在乎吗?还讲得起面子吗?讲面子起码也得有黄泥呀,连黄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让面子见鬼去了。墙皮掉得太不成样子了,才趁夜到这里那里去偷黄泥。倘谁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着水桶走往与水站相反的方向,那么准是到什么地方偷黄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为了掩人耳目,街坊们对此心照不宣。偷黄泥往往引发人身伤害事件,但由于是刚性需求,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周志刚断不会做那种勾当。他连自家墙上掉下的墙皮也宝贵地留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用时。他不敢放在门外,怕被偷,专门放在家中一角。
星期日或年节假日,儿女们回来看望他和老伴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
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
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人是这样的,但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
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辉。
我们从《人世间》中不难看到,当生活中的矛盾处在不可调解之时,总有一种正直的友善的力量,内在地驱策着生活向前推进。而矛盾的调和与解决,又往往得助于梁晓声价值取向的牵引。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以周志刚为例,在没有见到女儿周蓉之前,他对女儿不管不顾跑到贵州山区投奔“右派”诗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见到了这位诗人,看到了女儿的生活现状,他原谅了女儿,理解了女儿,一场潜在的冲突并没有发生。同样,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与怀着他人骨肉的郑娟相爱时,周志刚也是愤怒至极。他了解到郑娟的付之后,他帮小儿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恩不报,那是不义。你和人家郑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如果你不与人家结婚,那是双重的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仅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为是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
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看重的是在困难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助和相互守望,更有应该尽到的为人的责任和担当。
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起来说话。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内在的支撑作用。
梁晓声说过的四句话,被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乘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
(摘编自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志刚独自承担起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因为他重视荣誉。
B.文中对“晃”字的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
C.儿女们都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
D.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前提是,他不仅知道人是什么样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B.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这是《人世间》从头至尾传递出的思想光辉。
C.《人世间》既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这种“理想向度”就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
D.作者认为《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说为文明和文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好人”定下了标准。
3.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4分)
4.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梁晓声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注],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太宗手诏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啬(sé)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C.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D.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庙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米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万乘,古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辆,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公卿,指三公九卿,“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
D.手诏,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古时有御笔手诏的说法,象征着帝王的恩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认为,自己说话要谨慎,把百姓的福祉作为重要的考量,杜正伦对此也做了分析和补充。
B.魏征引述管仲的话告诫太宗,正确地任用和对待人才,不能让小人从中作梗,否则有损于国家。
C.馈间伦认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备君子的品行没得到穆伯的重用。
D.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谈古代治国之道过于频繁,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后虚心改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2)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9.文中魏征上疏时以“日月之蚀”作比喻,其用意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送李愿归盘古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才唆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
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越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B.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C.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D.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不能独立成文,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B.本文中“太行之阳”的“阳”和《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的“阳”用法一样。
C.旗旄指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旄节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以牦牛尾为饰,用作信物。
D.裾指衣服的(前)后襟,汉服的襟根据衣襟形式的不同又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李愿居住在盘谷,盘谷因为盘绕在两山之间而得名,这里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
B.有一种大丈夫声名显赫,从者如云,恭维者众多,曲眉丰颊。这种大丈夫是命定的,不是可以侥幸谋求的。
C.另一种大丈夫居于山野,追求身后没有毁谤,心中没有忧虑,远离官场的生活。李愿也选择按这样的方式处世。
D.本文末段先用“壮之”表达了对李愿的话的赞同,再以“歌”极言盘谷之美和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2)车服不维,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14.本文第四段,李愿发出“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的疑问,你认为“其于为人”是“贤”还是“不肖”,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唐德宗建中元年秦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贼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腐、调、杂徭悉省。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大集,国用不充。李泌奏:“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以朱泚之乱,争械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泚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其官典逋负,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上喜曰:“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勘两税钱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注]。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知。泌闻之,惆怅而不敢言。
臣光曰: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财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已必豫焉;或乃更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注]大盈库:唐朝皇帝私有的仓库。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B.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C.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D.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B.关东,有“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和“山海关以东”等说法,文中属前者。
C.藩镇,文中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其形成地方割据后常对抗朝廷。
D.敕,本来是通用于下属对长官、晚辈对长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
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之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让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后,将其余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
C.李泌将从滩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此事,心里很懊恼。
D.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论认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宗贪财无度而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读放翁①先生剑南诗草 戴复古
茶山②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
李杜陈黄③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注]①“放翁”是陆游(1125年-1210年)的号,曾在川、陕一代为官生活,其间的诗歌创作结果为《剑南诗稿》。②茶山:指南宋大诗人曾几(),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陆游曾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③李杜陈黄,指李白、杜甫、陈师道、黄庭坚,前二位是唐朝大诗人,后两位是北宋大诗人。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题目交代了写诗的墙由,“先生”理解为“老师”或是“尊称”,饱含对陆游的崇敬之情。
B.“衣钵”一词交代了曾几师承陆游,暗示了陆游诗文水平很高。
C.“三春花柳天裁剪”化用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
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二句暗含对比,尾联明确对比,两处角度不同。
19.本诗对放翁诗文作了哪些方面的高度评价?试作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20.(1)《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小路交错,家畜兴旺,一片祥和美好的语句是:“ , ”。
(2)《三峡》直接表现三峡两岸峰峦陡峭重叠,遮天蔽日的语句是:“ , ”。
(3)《马说》中不知如何喂养千里马,也无法通晓千里马的鸣叫的语句:“ , ”。
(4)《陋室铭》中点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5)《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小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两句:“ , ”。
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
端午节开端只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进而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民众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与民族追求发展的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融汇成端午节蓬勃旺盛的生命源泉,端午节由此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为怀……这些精神传承如同 ,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粽香袅袅,更有爱国深深。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也是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传播,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端午赛龙舟,在德国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亚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之上也能看到龙舟 。从“走出国门”到“走向世界”,端午让龙舟得到普及,龙舟让端午更加亲民,这样的彼此成就,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进而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B.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C.端午节开端只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D.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生不息 九鼎大吕 安土重迁劈波斩浪
B.生生不息 黄钟大吕 落地生根劈波斩浪
C.绵绵不绝 黄钟大吕 安土重迁 披荆斩棘
D.绵绵不绝 九鼎大吕落地生根披荆斩棘
23.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稿启事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准确得体。(5分)
“华表散文奖”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散文》编辑部鼎力打造的散文太奖,是国内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散文奖项之一,旨在奖赏上一年度在全国散文创作中成绩突出、具有影响力的散文家。“华表散文奖”以“颁发一个奖项、出版一本散文集、召开一次研讨会”的“三一”方式,在奖项繁多的中国文坛独占鳌头,获得了广泛赞誉。2019年“华森散文奖”将继终采取“公开征稿、自荐参评、严格评审”的方式评奖,真诚欢迎广大散文创作者惠赠稿件。
①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④改为
⑤改为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曾以“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为核心,展开了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击缶而歌、水墨画卷、古老汉字、传统京剧、丝绸之路、昆曲、风筝、太极拳……当时大家迫切想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所以整个开幕式主要都是在讲述“我是谁”。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题则是“一起向未来”。这个口号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但“一起向未来”不仅仅代表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
两次开幕式的盛会,中国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角度。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又该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呢?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
(1)作为观看了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观众,写一篇开幕式观后感。
(2)作为复兴中学“体育节”的参赛学生代表,写一篇在体育节开幕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解析】A项,“是因为他重视荣誉”分析错误.应该 是他想“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C项, “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 解”分析错误。儿女们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并不想接替 父亲去治理那条脏街。D项,“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 作的阻力''分析错误。是为了衬托周志刚的无私。
【解析】“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分析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 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 标准”可知,小说并非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
3.①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么说可以回避重复询问的尴尬。②想以此希望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并可以 接替自己的“工作”。③唤起子女对改良周边环境工程 的认同。(4分)
4.①通过周志刚退休后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 现了小人物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②尽管社会发展,时 代进步,周志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依,有着强烈 的责任担当。③周志刚重视自身的荣誉,坚持自己的想 法,哪怕是大家都不支持、帮助,也要完成自己的“改良” 工作。(每点2分)
【解析】“言存左史”,“言”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 排除A、C项;“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陛下”,本句的 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B项。
6. A【解析】“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错误。贞观应 是年号。
【解析】“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错误。根据 原文应是“恐怕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
8. (1)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 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枢机”“容易”各1分,句 意2分)
(2)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 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佞 人”“是”各1分,句意2分)
9.告诫唐太宗,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言语行为有过 失人人都能看见,言行需谨慎。(3分)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 政,每讲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 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伦进言道:“君 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取务是 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 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 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 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彩色绢帛一百段。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 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 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更何况是作为 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绝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 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 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 他称心如意,但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 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 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 中,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魏征回答说:“人君位居 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 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
魏征上疏说:“如要君王尊礼,臣下尽忠,就必须内外 无私,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君王不信任臣下,就没有用来 让臣下做事的办法,臣下不信任君王,就没有用来侍奉君 王的办法,信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过去,齐桓公对 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盘中腐烂,是不是 妨害霸业呢?“管仲说:“这样做不好,但对治国也无害。”齐 桓公问:“那么什么会危害国家呢?”管仲说:“不能识别人 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 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 掺和有损于霸业。”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 都攻克不下,馈间伦说:“鼓这个地方的百姓,我是知道的。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方。”穆 伯不理他,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就可以得 到,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如果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 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即使得到了鼓 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管仲,是霸主 的得力助手,他们尚且能够如此的被重视信用,疏远小人, 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有损于巍巍盛德呢?唐太宗看了奏疏,感叹道:“如果不遇到魏征,我怎么 可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
贞观十六年,唐大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谈到古代的 治国之道,必然要反复责备辩论。太宗亲笔写诏书说:“不思考就不能统御臣子,不说话就不能阐述自己的想法。近来和臣予谈论过于频繁,恐怕因此产生轻视别人的骄傲态 度。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倒不怕劳累。如今听到你们 忠诚正直的言论,我一定虚心改正
io. D【解析】“坐于庙朝”是状语后置句,应在状语“于庙 朝”后断开,排除A、B项;“武夫前呵”“从者塞途”句式 对称,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C项。
11. A【解析】“赠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错误,赠序 本身独立成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不需放 在“正文”之前。
12. B【解析】“有一种大丈夫……曲眉丰颊”错误,由“曲 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 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可知,曲眉丰颊是形容家妓姬妾的。
13. (1)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 (所以叫“盘”)。(“是”“势阻”“盘旋”各1分,句意1分)
(2)不受车舆服饰(官职)的拘束,也不打听官吏的罢黜 和提拔,(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车服不拘”宾语前置句、“不遇于时”被动句、“大丈夫 不遇于时者”定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1分)
14.李愿实际上认为第三种人是不肖的,第三种人:①屈己 附势/趋炎附势;②身处污秽不知羞耻,而且自身安全 并无保障;③得到名利的希望渺茫,汲汲营营一生并无 止境。
特点:①屈己附势/趋炎附势。②身处污秽不知羞耻。③汲汲营营一生并无止境。
(3分)
【参考译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 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 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 置豳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 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 情况是: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 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在朝廷外, 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 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 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 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 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 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 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 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 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 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 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 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 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 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 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车舆服饰(官取)的拘束,也不 打听官吏的罢黜和提拔,(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 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 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 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 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信止(治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 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 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 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 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 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 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 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15. D【解析】“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两句句式整齐对称,前后句意形成对比,分别独立成句,排除B、 C项。“得"的宾语为“其实",不需要断开,排除A、 C项。
【解析】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 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17. A【解析】“唐朝初期实行……税,……纷纷逃徙”错 误。由“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 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 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可见,在玄宗当政末期,户籍 逐渐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 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敛,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征收 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 复,毫无限度。课税繁重,百姓逃徙并非“唐朝初期”。
【参考译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皇亲开始采纳杨炎的建议, 命令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估量百姓家里的人口与财产, 划分等级,实行两税法。在唐朝的初期,征收赋税的办法称作租庸调,有用土便要交租,有人丁便要服庸,有户口便 要纳调。在玄宗当政末期,户籍逐渐遭到破坏。大多已经 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财效,再 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 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富足人家人丁多,都做 官、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有躲 藏的办法。百姓每十天输赋或每个月送税,经受不了如此 困窘,大抵都逃亡流徙成为浮户,那些留下来的本地百姓, 不足百分之四五。至此,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首先计算 州县每年所需费用和上交朝廷的数领,并以此数额向百姓 征税,通过对支出的估量来制定收税的数额。无论主户、 客户,都按现在的居地制订簿册;无论丁男、中男,都按贫 富状况划分等级。定居百姓的赋税,在秋天和夏天两次征 收。那些租、庸、调以及杂徭等全部省去。唐德宗贞元三 年,当时关东地区的防秋兵大量集结,国家的用度不够充 足。李泌上奏说:"自从改行两税法以来,藩镇与州县往往 违背法令,聚敛钱财。接着发生了朱作乱,地方官争相 收取商品专卖税,征收各种名目的罚款,作为军费,招募兵 丁,用来自我防御。朱泚之乱被平定后,地方官因违犯法 令而感到畏惧,故隐瞒着实情而不敢讲出来。请陛下派遣 使者,颁布诏旨,赦免他们的罪过,只让他们改正以往的做 法,除了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 余的一律要输送到京城。各地方官要处理好拖欠的赋税, 对能够征缴的,要征缴上来,对难以征缴的,可以免除征 缴,以显示宽大。对于胆敢隐瞒实情的,要重新颁布奖赏 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惩处他们。”德宗高兴地说:“你的策谋 很好,但是采用的办法过于宽大,恐怕朝廷能够得到的赋 税就没有多少了。”李泌回答说:“实行宽大的办法,能够得 到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少 而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宽大的办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 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会争相隐藏财 物,不经过审讯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 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入奸吏手中了。”德宗说:“讲的好!”任命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勘两 税钱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将淮南的二十万钱帛运送到 长安,李泌将它们悉数送到大盈库。然而,德宗仍然屡次 传旨向地方索取财物,还命令各道不要让宰相知道,李泌 听说后,心中懊恼而不敢直言。
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把整个天下当作自己的家,天 下的资财都是他所拥有的。让天下的财物丰盛,并用来滋 养天下的百姓,(君主)自己也一定是快乐的;有些君主竟 然将国家的财物变成自己的私财,这是凡夫的鄙薄之志。
18. B【解析】“曾几师承陆游”错,曾几是陆游的老师。
19.①语言风格方面:看似平淡,实则精工。颔联的“平澹” “等闲”说的是平淡,“人妙”“瑰琦”说的是精工。②题 材内容方面:极为全面,自然景色、历史兴衰等,都进入 了写作范围。“模写一无遗”就是这个意思。③历史地 位方面:宋室南渡后百余年间,陆游是最优秀的诗人, 能与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比肩。首联和尾联都能体现这 一内容。(每点2分)
20.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1分)
(2)重峦叠嶂 隐天蔽日(1分)
(3)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1分)
21. B【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端午节开端只避灾”中少了一个“为”;二是语序不 当,“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应该在 “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前面。
22. B【解析】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 没有终止。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断。语境为民众 的各种美好愿望让端午节没有终止,应选“生生不息, 九鼎大吕:比喻说的话力量大,分量重。黄钟大吕:形 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根据前面引用 的屈原诗句的语境,应选“黄钟大吕”。安土重迁:安于 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 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语境 是说端午赛龙舟已经在德国落地,应选“落地生根”。披荆斩棘: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 碍,克服困难。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 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根据“龙舟”语境,应选“劈 波斩浪,
23.①“创刊”改为“设立”;②“鼎力”改为“全力”“着力”;③ "奖赏"改为“奖励”;④“独占鳌头”改为“独树一帜”;⑤ “惠赠稿件”改为“踊跃投稿”。(每点1分)
24.【立意指导】
题目由三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回顾2008年北 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式表达---“我是谁”——如何 着力向全世界介绍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第二段 文字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引 发对包含体育精神、坚强姿态、成功之道。表达憧憬、 信心和希望,更是行动方案、共同目标、中国宣扬和共 同愿望在内的众多深层内涵的思考。第三段文字综合 两次盛会的表达理念,提出写作要求。
考生的价值判断主要体现在深刻理解2008年北 京奥运会“我是谁”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 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变化上。“我是谁”,更侧重于 讲五千年古老中国,展示古老的、传统的和古代文明。(张艺谋语)“一起向未来”分开来看,其中“一起”既可
理解为“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又可看做是 “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而“向未来”既可看 做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又可看做是对未来的“信心 和希望”,可并重亦可兼顾中有侧重;综合来看的话, “一起向未来”名义上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但 “一起向未来”又不仅仅代表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 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 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 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这正是一种“大国自信” “世界格局”的具体表现。
本题的任务指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明 写作思考的方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是 谁”的表达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起向未来” 的主题引发的思考和感悟;二是限制写作文体样 式——写一篇开幕式的观后感或学校“体育节”开幕式 的参赛学生代表发言稿。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 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 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发言稿则需要 注意具体情境(“体育节”开幕式上的发言),注意写作 对象(全体师生),呈现互动意识。
考生要在文中表现出对于“我是谁”到“更快、更 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的中国宣扬,也可以由体 育精神说开去,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向未来”的 价值取向,也可分析2008年至今这十几年时间里,中 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深层原因。可以由体育延展为 时代困境的需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性的 挑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除此,全球性的挑战还有很 多,诸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总之,可以 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当前与未来,中国与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抽象而深刻的命题,结合自己多方面 的积累、多维度的认知和生活体验来讲行写作。考生 可以体育为点延伸成面,影射时代社会发展,观照人类 历史进程,思考个人发展。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实现 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参考立意:
1,由“我是谁'’到"一起向未来”,背后是格局和 自信。
2.风雨同舟,驶向未来。
3.把握人类命运,起向未来。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