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讯内容

医学资讯内容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资讯内容 >

张大宁主任医师

中医师承专长 2024-10-07 22:22 10


1、“心-肾轴心系统”学说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是指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调节着人体一切生理活动,为思维意识的中心,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体内所有脏腑活动的正常与否。枚《灵枢·邪客篇》又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肾为先天之本,主崴精,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者相互影响,相可为用,从而维持人体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故肾又称为“生命之木”。两脏固然重要,而两者关系的正常与否更为重要。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曾引用了道家的理念,用“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来说明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水升火降”维持心肾,水火的相对平衡,阴阳平衡则人体健康。张老就是根据这一启示,于1964年提出了“心一肾轴心系统”学说。“心肾系统”表示在心为主导的条件下,心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相对平衡关系。“轴心表示此系统在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轴心作用。

2、肾虚血瘀论

张老在长期的中医肾病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病种的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具有共性,即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和血瘀的表现,且这些肾虚与血瘀的病证相互之间存在着某些特定的关系。肾虚”与“血瘀”几千年来一直作为独立的病因病机指导着中医临床,始终未能将“肾虚”与“血瘀”完整有机地统一起来。张教授认为临床上出现的肾虚与血瘀不是孤立存在的,肾虚必兼血瘀。肾虚是本,血瘀是标;肾虚为因,血瘀为果。反过来血瘀又构成新的致病因素,从多方面加重肾虚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而产生各类疾病。因此肾虚血瘀是各类老年病慢性病和人体衰老的共同病理基础。1978年张老率先提出了“肾虚血瘀”的概念,并将其广泛地在临床应用中加以充实完善,形成了对怖床极富指导意义的“肾虚血瘀论”。

3、补肾活血法

补肾活血法是张老针对“肾虚血瘀论”的病理机制,结合中医治则理论(异病同治,扶正祛邪的原则)首先提出的与之相适应的治疗大法。它综合补肾法与活血化瘀法的长处,并

发挥其独特的内涵和疗效。补肾活血法经过20多年的临床应用,在治疗各种慢性病及抗衰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该大法绝不是补肾法(或补肾药物)与活血法(或活血化瘀药物)的简单、机械地选加或同用,而是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高度统一。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加强补肾,两者相互协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病理变化,使机体阴阳平衡,邪祛正存的一种新的治疗大法。张老师认为补肾活血法的作用原理,应是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一垂体一内分泌腺轴的功能),调节机体植物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分子生物水平的平衡,调节免疫系統机能,改善微循环等一系列综合作用的结果。补肾活血法是具有中医理论中“异病同治”和现代医学理论中“非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一个基本治疗大法。它的产生,是人们对疾病深入认识的结果,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医治则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的重新组合与创新,是在探索治疗各类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及抗衰老研究的颇具前景的新兴治疗大法。20多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据统计已在十几个临床学科100多个病种中得到最广泛地使用。

4、“补肾活血通腑排毒三合一”的新概念

近年来,张老在“补肾活血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的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疾病、不同病症中,不但存在着“肾虚血瘀”的共性,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恃的加重以及年龄的增长,腑气不通、浊毒内蕴,也成为普遍存在的病理学基础。所以,张老师最新提出了“补肾活血通腑排毒三合一”的新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疾病共性的范围,成为一种新的非特异性的治疗大法。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